應用簡介
《自我論——個人與個人自我意識》
類別:哲學理論
作者:科恩
譯者:佟景韓、范國恩、許宏治
個人社會責任心的一般水平首先取決于個人的一般——集體主義的或者個人主義的——方向:集體主義取向的個人傾向于為共同事業承擔重大責任,同團體的價值觀更為緊密地融為一體,等等。但是個人的世界觀方向不能決定個人的典型活動方法和自我實現方法,這些方法都取決于信息調節潛力及動力動機潛力。一些人明顯地表現出“好斗”的品質,改變周圍世界、克服障礙等等的要求。另一些人則更傾向于適應—依附性活動,易于遷就環境的要求或根據環境的要求改造自己。還有一些人在這兩方面都不擅長,常常借助心理防御機制逃避沖突情境而明哲保身。
這些秉性特征與道德—政治特征不同,代表著個人解決沖突的典型方式,而與沖突的內容無關。一個經常“克服”某種東西的人可能是集體主義者,也可能是利己主義者。他的能量在一些情況下是有益的,在另一些情況下是有害的。適應性性格具有從眾性,但同時也容易照顧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等等。具有明顯的“明哲保身”反應的人在沖突情境中不為別人注意,在深層的原則上卻往往堅定不移:他不想改變形勢,也不想迎合形勢,不肯妥協,借以保護內在的獨立性。